我准备写一个系列文章,跟大家探讨一些数字营销中特别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如果大家对任何概念有模糊的理解或者疑问,我和团队也很乐意帮大家解释说明。数字营销嘛,故意混淆的概念很多,我比较喜欢追根溯源,刨根问底。
希望也能帮到你。
这个系列准备讲的第一个概念,关于归因。
- 理想的归因
- 现实的归因
2、线上全域归因可以实现吗?
3、线上局部归因如何理解
- 单触点归因
- 多触点归因
- 单ID归因
- 多ID归因
归因,一个名词之下的多个理解
理想的归因
但,有的朋友会说,线下做不到全面归因,线上的数字世界,追踪一个人比线下要容易,是否可以实现全面归因呢?
这种归因被称为线上全面归因。指线上世界(数字世界)中的所有对一个消费者的影响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归因分析获知的。这个,我可以明确地说,同样不可能!仍然是因为技术达不到,个人隐私保护也不允许!
那么,理想中的归因被我否决了可能性,现实中的归因又是什么样的?
以及,对于现实中的归因,大家的理解就是一样的吗?
还真不是。接着看。
现实的归因
线上全域归因可以实现吗?
就凭这一点,运营商确实有非常多的消费者的数据,也能够做一个消费者的大致的“兴趣画像”,但这个技术用在归因上,困难极大。有如下几个关键原因,让这个方法用不到归因分析上。
第一,没有运营商有中国全部消费者作为他们的用户。每个运营商都只有数量有限的客户,尽管这个数量很庞大,但不是全部。此外,一个人同时拥有多个运营商的设备,这个也再正常不过。
第二,运营商的数据受到个人隐私保护法律的严格限制。正常渠道这些数据是不可能拿给数字营销去使用的。当然,今天很多人宣称有这些数据,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不一定是忽悠,但也不可能是你想象的那样,这个话题太复杂,这篇文章就不涉及了。
第三,就算运营商把这些数据给了你,用户访问app和URL的数据,也不等同于数字营销推广的相关数据。就算你知道这个用户打开了某个app,你也不知道是这个app上的哪个广告或者哪个文章影响了他,因此这个数据用来给消费者做个简单画像倒是可用的,用来做归因,很不可用。
所以,线上全域归因,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没有实现的可能。
线上局部归因
单触点归因
多触点归因
单ID归因
多ID归因
所以,多ID归因其实能够覆盖的消费者和触点的数量其实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完美解决任何消费者在任何触点上的归因。
对上面的各种归因,做一个脑图总结,看了上面的文字,再看这个图,很容易理解(点开小图看大图)。
本来准备写个五六千字就解决这篇文章的。没想到写了一半就快5000字了。为了照顾大家的阅读体验,今天就讲到这里。后面还有一半没讲完,包括归因的统计方式,归因模型的理解等。都是大白话,如果大家感兴趣,留言,或者提问,都欢迎。给我更多的动力写下一篇。谢谢!
所以这个在一个“私域”里面更可行。用户路径可以在给定范围内设计引导,终点行为可以监测回溯。因果关系,或严格来说归属关系相对更明确。
非常赞,期待宋老师的续集
谢谢宋老师的解答,还是想有一些案例啥的来品读一下
期待宋老师的【归因(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