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些还活跃在国内市场的海外数字营销技术或者服务企业吗?
我们都知道Adobe和Oracle在国内其实已经开展了很多年的数字营销技术相关的业务,产品和服务都卖。但是,你知道其实今天更加开放的中国,还有很多大家未必听说过,但也活跃在国内市场的海外数字营销技术或者服务企业吗?今天,容我们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海外企业,也欢迎朋友们在评论里补充。
- Tealium
- Adobe
- Taboola
- TheTradeDesk
- Stratifyd
- Ptmind
- AppsFlyer
- SimilarWeb
- SEMRush
Tealium是一家为企业提供消费者数据治理的专业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为企业的消费者/客户的ID解决方案,为企业的消费者/客户打标签,以及消费者数据的整合与打通服务。Tealium为自己公司建立的使命是:“帮助企业通过连接每个客户接触点的数据来改变您的业务和客户体验”。因此,Tealium将他们的核心产品命名为UDH,即Universal Data Hub,hub是集成器的意思,所以顾名思义,服务于企业的消费者(及客户)数据的治理、打通、整合和应用,就是Tealium的核心工作。可能有朋友会问,是否UDH就是CDP(客户数据管理平台)。客户数据平台 (CDP) 与 Universal Data Hub有相似之处。但是,关键区别在于CDP仅专注于您的已知客户的数据。虽然UDH也将已知客户数据 作为目标,但它通过跨会话、设备和线下渠道(例如呼叫中心和销售点)将已知用户和匿名用户概要融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 客户行为以及整个客户行程的。与CDP不同,UDH为组织提供一组完整和全面的可操作线下和线上数据。因此,Tealium的UDH实际上包含了CDP,但远不止CDP。但CDP确实是Tealiulm解决方案的一个核心子集。
Tealium为什么值得一提呢?因为这家企业在2008年时候已经建立,最初我知道这家企业是在14年的时候在旧金山Analytics Summit上的展台上看到它,那时它的主要业务也是围绕数据的,主要是做tag manager(前端代码管理)。它和另外一家(Ensighten)做tag manager的时候,Google还没有推出它的GTM(Google Tag Manager)。
当时在tag manager领域,Tealium的产品Tealium iQ几乎可以算是美国的老大,直到后来GTM和Adobe的DTM出现,它才有了真正的竞争对手,可见在该领域的强悍。直到今天Tealium iQ仍然是全球tag manager产品排名前三的。在做tag manager的这几年,Tealium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管理与整合方面的技术与经验,所以继续切入更深入的企业数字化领域的数据管理就是顺理成章。
Tealium的一些最著名的客户包括 Facebook 和 IBM,它为这两家企业建立了数据云,并帮助这两家企业实现了企业运营数据和客户数据在多个渠道的整合。我们熟悉的NBA球队,比如湖人队也是Tealium的客户。不仅如此,基于数据的打通与整合,Tealium 能精准识别、统计、分析数据,从而帮助企业进行优化决策和营销建议。所以是一家非常典型实在的数据化管理和应用服务的企业。
下图展示了Tealium能够无缝整合的数据源。
Tealium的另一块业务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帮助企业管理和应用消费者数据,例如一个场景:Tealium的“模拟受众”技术,即帮助企业在模拟环境中分析用户的特征和行为,从而在某种条件或者场景下,预测和判断可能的用户群体和他们发生的行为。这能够帮助企业在进行营销计划执行前,就判断可能的营销效果。
在下个月初(2019年11月6日的WAW上海站沙龙上,我们也请到了这家公司的两位同事,一位是负责北亚业务的Darryl;另一位是解决方案和咨询总监Catherine。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公开分享,会带来不少干货,包括美国市场在营销数据整合的趋势和经典案例。本次WAW沙龙的主题是:“数据驱动的深度客户运营”。如果大家想报名参加这次沙龙,点击“报名链接”或扫描下方图片的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
Adobe本来应该如Oracle一样,大家都很熟悉,并不需要太多介绍。但Adobe很有戏剧性,它大约在2011年的时候撤出了自己在中国的大部分toB业务,关门大吉一般,然后在2018年又重新杀回中国市场,结果,这家如此有名的公司,却反过来如“最熟悉的陌生人”,不仅仅是因为它的toB业务离开中国很久,更是因为在这段时间,这家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营销人对Adobe的认知一般是从Adobe Creative Cloud(CC)开始,里面包括一系列必备的创意处理软件,比如已经和Google一样成为动词的PS。Adobe在此领域的王者地位基本是不受任何挑战的,而除了数字媒体业务(包括CC和Document Cloud),Adobe数字营销业务Adobe Experience Cloud同样占据了市场第一把交椅。2018年Adobe营收高达90亿美元,其中数字体验营收增长了25%。Adobe差不多是在2007年进行了战略调整,一方面是开发更多的数字媒体和营销服务,以积极扩大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就是向基于云的SaaS公司转型,获得更好的现金流和创新性。2009年,开始通过一系列收购布局内容管理、客户管理、数据分析和销售触达各个重要环节,比如收购了广告科技公司Auditude、Effcient Frontier,收购数据分析公司Omniture、DemDex等。
2017年,在Adobe Summit 2017峰会上,正式推出了Adobe Experience Cloud概念,即由过去Adobe Marketing Cloud、Analytics Cloud和Advertising Cloud三个部分组成。
Adobe体验云在中国市场一直有两个算是比较稳定的客户来源。一部分是国际企业,一般是总部采购之后中国地区也随之采用;另一部分是本土客户,主要是头部超大客户,相当部分企业将之应用于出海营销。
中国市场使用最多的两款产品是Adobe Analytics(AA) 和Adobe Experience Manage(AEM)。
AA源于Adobe收购的Ominiure,Omniture和它的传奇产品SiteCatalyst的大名其实已经不用多介绍了。为应对中国需求,近期上线了微信SDK,可以对微信数据进行监测和收集,也被看作是其进一步在中国落地的重要举措。
AEM有两个作用,内容素材管理和多渠道管理,主要面向消费者触点体验的管理。内容素材管理也就是常称的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比如各子品牌的图片、视频管理,格式转化等;多渠道管理,即我们所说的面向消费者的触点,比如网站、社交媒体等等。
Adobe的国内客户最开始主要是用AEM做内容发布,尤其是出海客户,但目前也开始逐步使用AEM进行素材管理,比如不同地区素材的审批,使用的粘性不断提高。
随着营销运营化的深入,企业尤其是大品牌企业对于品牌内容资产管理的需求逐步扩大,这也是AEM的一个重要机会点。
Adobe对中国市场重视度在逐渐加强,包括对其他产品的落地开发。比如Adobe Campaign ,近期正在通过其合作伙伴与微信整合;同时与京东数据进行打通。Audience Manager(Adobe的DMP产品)在国内也有少量用户,同样以出海企业为主。
Taboola是一家以色列的广告技术公司,主要的产品是Taboola Feeds即原生信息流产品,已经成为Google和Facebook之外,非常重要的原生广告交易平台,能够触达1/3的互联网用户。其主要策略是于与CNBC、USA Today、Business Insider等头部媒体进行合作,帮助其进行信息流广告的开发;也包括与Microsoft、索尼等方的合作,帮助其进行资源变现。
10月上旬,Taboola刚收购了一家同胞友商Outbrian,估值差不多达到20亿美金。Taboola在中国的存在感不错,比如,2015年被百度进行战略性投资;2018年开始Taboola也在和手机厂商积极合作,开发新的广告形式,比如2018年和Vivo的合作,在其手机“右滑页面”显示Taboola提供的新闻内容;以及今年与中兴通讯(ZTE)等设备制造商签订了独家协议。其在中国的目标客户除了类似跨境电商等传统出海客户,也包括类似旅游局、政府等非传统客户;另一方面,Taboola也在积极开拓中国媒体合作伙伴。
成立于美国的The Trade Desk被看作是最成功的程序化交易或者广告技术企业,目前市值近90亿美元。作为媒体与企业中间的数字服务商,整个行业在走向透明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回扣减少,媒体与企业直签增加,利润率压缩的情况下,The Trade Desk却保持了较高的佣金率。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The Trade Desk佣金率为18.5%,预计2019年将增长到20%左右。不同于程序化投放公司,一般收取总体费用,The Trade Desk一直以来坚持将媒体费用和服务费分开,通过产品和服务挣得透明佣金。
几年前,The Trade Desk已经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开始做进入中国市场的筹备工作。2018年,开始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进行合作,主要是帮助海外广告主购买三家的流量资源,尤其是视频类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其中国市场的主战略是帮助国际企业进入中国,而非直接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据称其耗时三年符合各项监管规定的针对中国市场的投放平台已经就绪,并与Adbug、RTB Asia等数据合作伙伴进行整合,与阿里云、蓝标等达成战略合作,确认以Calvin Chan(原AdMaster CEO)为主的中国高管团队到位后,2019下半年正式开始进攻中国市场。尽管The Trade Desk在美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其主打的透明服务费的模式在中国市场先前已经有国内头部程序化公司进行尝试,并很快以失败告终;同时在面对广告预算下滑和营销技术企业的挤压趋势下,The Trade Desk接下来是否能突围值得关注。
这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在中国开始业务的时间不长,但竟然已经了中文版的网站,看来很重视中国市场。Stratifyd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企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尤其是在非结构化数据场景之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怎么理解呢?举一个例子,人们的自然语言就是非结构化数据。自动翻译、语音识别,就是典型的非结构化数据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还有,AI艺术家画图,汽车自动驾驶等也是。当然,Stratifyd不是做上面这些事情的(不过确实也多少跟上面这些事情中的某些个有一定的关系),它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处理企业的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而帮助企业进行更好的商业决策。
这么讲仍然很抽象,再容我举一个例子。
比如教育行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非常依赖于潜在客户打来的咨询电话。不过,咨询电话最终能不能转化为客户,很依赖于电话销售人员的水平。传统方式下,电话销售人员需要进行强化训练,但一旦他们上岗,表现肯定会参差不齐。
在这方面,Stratifyd提供AI服务,让机器分析电话销售人员的语音通话,帮企业搞清楚什么样的话语、什么样的沟通策略,能够带来更好的销售转化,帮助企业建立更好的“电销话术策略”,从而提升电话销售的个人绩效和整体绩效。
除了这个具体的场景,Stratifyd能够对电商评论、问卷、客服对话、邮件等各种企业内外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样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商业视角和分析建议。比如,根据电商评论和海量问卷,他们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就生成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报告,提供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观点、好恶以及对应的分布情况。如果数据量足够大,甚至可以帮助分析这些观点和好恶背后的原因。
在如何提供服务方面Stratifyd很灵活,底层的算法和引擎都很成熟,其上的应用则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所以,我有咨询他们价格如何,他们回复说,如果是上面教育行业的电销数据分析的那种情况,最低情况下,一年的费用可以相当便宜:10万左右甚至更低。感觉还是相当有意思的一家企业。
Ptmind我介绍的非常多了,公司的中文名叫铂金智慧。这家公司看起来非常“中国”,但实际上是一个跨国公司。创始人是中国人,在日本留学期间创立了Ptmind,在中国则一直都有办公室和业务。Ptmind的产品着重于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为企业的数字营销获取准确可用的分析数据,包括流量数据、消费者行为数据、转化数据、忠诚表现相关数据等,以及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模型。由Ptmind的旗舰产品Ptengine产品的Insight功能提供解决方案。而在这个产品中,又以他们的热图工具最为优异。
上图:Ptengine的Insight功能
上图:Ptengine的热图工具
第二,企业营销与运营数据尤其是其中结构化数据的治理。包括企业不同来源数据的打通、整合与可视化。Ptmind的理念是,将企业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变成像乐高积木一样的模块,然后能够无缝拼装在一起,并且组合成更有意义的东西。这个由Ptmind的DataDeck产品提供解决方案。第三,企业消费者体验管理的数据系统和引擎。这一块可能稍微抽象一点,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在帮助企业获取消费者(或者客户)的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消费者针对业务的灵活的标记和分群,再为分群之后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销触达,例如针对不同人群的弹窗、图文、内容、短信、促销以及其它任何形式的消费者触达方式。这一解决方案由Ptmind的Engage产品提供。
上图:Ptmind的Engage产品的一个配置页面
Ptmind在日本的数字营销热图工具解决方案中占有最大市场占有率,在营销分析工具中也名列前茅。同样在国内也有很多粉丝。在下个月初(2019年11月6日的WAW上海站沙龙上,我们也请到了这家公司的COO为我们带来分享,包括他们对于消费者数据管理和应用的策略、方法与案例。本次WAW沙龙的主题是:“数据驱动的深度客户运营”。如果大家想报名参加这次沙龙,点击“报名链接”或扫描下方图片的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
AppsFlyer是一家在以色列创立的公司。在创立之初,它是一个用于分析app上用户行为的分析工具。AppsFlyer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如下几个:第一,它是app流量来源的监测和分析工具。例如,app下载的推广归因(什么广告带来了app在应用商店的下载),以及app的deeplink流量的归因(但前提是需要用AppsFlyer的deeplink的解决方案)。第二,AppsFlyer仍然具备app的绩效分析相关的功能,包括用户趋势、日活月活、留存情况,但似乎并不如同talkingdata或者神策数据提供用户更细分的行为的数据。第三,AppsFlyer为app开发者提供外部数据的整合服务。官方的介绍是:AppsFlyer的Push API和Pull API让广告主得以向自己的内部数据平台同步AppsFlyer归因和营销分析的所有数据。如果Pull API可供营销人员按需访问数据管道,则Push API允许营销人员实时接收所有安装和应用内事件数据的HTTP实时请求。
目前AppsFlyer的主要面向中国跨境的app开发商和服务商,国内app客户因为生态的关系,目前极少是其客户。
同样也是一家在以色列创立的公司。说实话感觉以色列人就是务实,没有什么意识形态什么的在那里纠结,赚钱就好,哪里赚钱就奔哪里,挺好。SimilarWeb是一个“竞争情报数据工具”,具体讲,是帮助用户分析任何一个网站的表现的。你没看错,理论上他们能分析任何一个网站的表现,包括这个网站的流量多少、流量质量、流量来源以及来源的细节——比如是什么关键词带来的流量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工具目前也提供app的竞争情报,不过基本上主要以海外的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中的app的表现为主。SimilarWeb的英文版提供免费的网站基础表现的查询,但中文版就完全是一个广告网站了。当然,无论中英文版,如果你需要详细的网站或者app表现的数据,你需要付费。具体的价格没有明码标价,而需要跟他们的销售或者经销商沟通。这一点感觉不是很灵活。目前面对的国内客户主要是跨境电商和跨境app开放商。
下图是它提供的我的网站的竞争情报数据,免费版还能提供这么多信息,已经很良心了,而且感觉数据还比较准。
SEMRush
做谷歌海外投放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的工具,目前在国内也提供服务。不过更像是一个办事处,同时也招募了代理商。这个工具也是竞争情报工具,不过面对的是以谷歌为生态的广告相关的数据。包括谷歌的SEO、SEM的竞争情报,比如,一个网站的流量关键词都是哪些,以及排名、流量大小、出价高低之类。也包括谷歌上的GAN(谷歌广告网络)相关的展示广告的竞争情报。看下图就可以知道,功能非常强大,当然价格也不算便宜。
如果你还了解其他征战中国市场的海外数字营销工具,欢迎在评论里补充,或者在11月6日的WAW,与我们现场交流(点击“报名链接”即或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归宋星及chinawebanalytics.cn所有
宋星的数字观 »
永不言弃,9家征战中国市场的海外数字营销企业
宋星,系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数据咨询机构“纷析数据”的创始人。
宋星是数据化互联网营销与运营资深的从业者和行业意见领袖,“互联网分析在中国”博客(原“网站分析在中国”)全文作者,新南威尔士大学营销分析行业顾问委员会(UNSW Marketing Analytics Advisory Board)委员。阳狮媒体集团特聘顾问,百度集团顾问与钻石讲师,腾讯星河计划顾问,Google mLab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前阳狮媒体集团数据、技术与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前Adobe Omniture Business Unit亚太区首席商业咨询顾问。
宋星先生也是公益组织:互联网数据官(iCDO)和WAW行业沙龙的创立者。